7月28日,位于黄陵县的桥山,云雾缭绕,沮水环绕,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并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7月29日,在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
古道与古柏相映成趣,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秦蜀不再依靠“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千古天堑,如今列车风驰电掣轻松穿越。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明之路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让广大党员干部备受鼓舞。连日来,陕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纷纷表示,要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把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推动科技创新 增强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开展主题教育和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结合起来,按照陕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科协力量。”
近日,在省科协指导下,全省29位专家、学者组成“科创中国”陕西科技服务团,为企业现场“问诊”“把脉”,破解企业在技术、资金和法律等领域的问题。
李豫琦表示:“我们要主动融入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深入实施‘12621’工程,加快推广‘科创中国’西咸新区试点经验,围绕我省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持续发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遴选发现、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助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弘扬科学家精神工程,着力打造富有陕西特色、具有品牌标识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群落。”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水生态过程与模拟研究团队负责人潘保柱教授主持的“黄河上中游水生态演变机制与修复关键技术”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潘保柱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高校科研人员倍感振奋。”
潘保柱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开展水生生物学、环境科学、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致力于我国旱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针对黄河流域、三江源区等河湖库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作为致力于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扎根西北,扎实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探索科学规律、切实推进生态保护,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潘保柱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将紧盯科学研究、资源开发、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目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积极成效,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取得好成绩、实现新突破。”7月29日,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带领调研组,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梳理出学校国防科研工作在条件保障、队伍建设、项目争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10个突出问题,并在明确责任单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措施与预期成效。”刘卫国表示。
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2011年,广元市启动了蜀道申遗,推荐了4条古道、68处文化遗产点。古道(遗产点)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是连接关中和四川盆地的重要文化通道。
“总书记在汉中市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们院全体职工感到非常振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岗表示。
“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守护者和世界知名博物馆,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工匠精神做好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李岗说。
近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正以加快推进改造提升项目为抓手,提升博物院的社会服务能力,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西头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豆海锋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扎根田野,扎实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豆海锋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汇聚了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者多年来的优秀成果,集中展现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中作为陕西关中与四川盆地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原文明与巴蜀文明交流互动的纽带。
耀州窑是我国历史名窑,耀州瓷号称“北方青瓷代表,刻花青瓷之冠”,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陕西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耀州窑博物馆副馆长仵录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市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的消息传来,在我们基层博物馆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高度重视,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守护中华文脉 激活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此次在汉中考察,指出要‘守护好中华文脉’‘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定了我们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信心。”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说。
近年来,陕西文学工作者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总目标砥砺奋进,5部作品获国家级文学大奖,一批佳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发行,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陕西文学是一条长河,秉承史传传统、延安红色革命文学传统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记录中华文明进程、讲述华夏大地故事、承载人民勇毅精神。”齐雅丽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记文学工作者的使命责任,推出更多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的佳作;高质量推进陕西文学馆项目建设,把它打造成守护中华文脉、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窗口和载体,打造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新高地和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生活的新场所;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文学陕军力量。”
七月的汉中,景美如画,生机勃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秘书长撒小虎难掩喜悦:“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的家乡汉中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汉中市博物馆,指尖上的绝活儿汉中藤编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多年来,撒小虎致力于全省的非遗保护。在他的努力下,汉中藤编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绣传承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撒小虎表示,“我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为繁荣发展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倍受激励,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副馆长谢飞说。
去年以来,横山区启动了新一轮非遗项目的普查、立项、申报工作,命名了新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大非遗工作者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主动进校园、进社区,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和生活。谢飞说:“我们正在对横山老腰鼓组织实施专项保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断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产业效益,真正实现非遗项目与产业双赢的目标。”
赓续千年文脉、激活传统文化,西安在新的历史坐标中不断探索,深化文旅融合,激发新时代的发展活力。作为西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西安旅游集团聚焦秦岭生态、陕菜美食、古都文旅等资源,构建了美丽景区、特色餐饮、品质酒店、康养旅居、智慧旅游、旅游服务6大产业体系。
西安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毋文利说:“西安旅游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扛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我们将持续挖掘秦岭生态文化、丝路文化、陕菜文化、西安古都文化等资源,守护好中华文脉,当好秦岭卫士,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推动陕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现担当。”
保护古树名木 永续生态根脉
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这里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长达150余公里的古道两旁,有古柏1.2万余株。
古树名木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在陕西,同样有许多郁郁葱葱的古柏林,以黄帝陵和药王山为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陕西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王生银表示,“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大省,现有古树名木72万多株,占全国总数的14.3%。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陕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认真落实保护方案,进一步加快建立数字保护体系,落实落细各项保护措施,全面加强支撑保障,着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示范省建设。”
7月31日,夏雨初歇,黄帝陵的古树更显青翠。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科长李小军像往常一样,察看古树的生长情况。全国目前仅有的5株五千年以上的古树全部在陕西,其中3棵在黄陵县,分别是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和老君柏。黄帝陵桥山古柏群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李小军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高效开展常态化监测养护,精准落实养护责任制,优化完善养护管理方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充分利用各方力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为全力保障古柏生长,黄帝陵管理局建设了古柏消防系统和5000米防火墙,将古柏群与周边村组、耕地有效隔离,同时建成有137个监控点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林区全天候、全区域、全时段监控。
药王山因孙思邈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药王山古柏群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古柏群落之一,千年以上古柏就有800多株。盛夏时节,不少游人来到药王山景区,感受连片古柏的风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药王山景区森林管护队队长李文军介绍,药王山古柏群承载着铜川市的历史积淀,药王手植柏被誉为“绿色活化石”。
李文军说:“保护古树也是在传承历史文化。我们每年对景区古树名木资源开展一次普查,建立档案,查看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古树名木保护好!”
(本报记者 霍强 吕扬 刘枫 张琪悦 赵茁轶 柏桦 师念 李卫 申东昕 王婕妤 赵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