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吕海东家庭和车战锋家庭的才艺展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本报记者 杨小玲摄
本报记者 杨小玲 见习记者 付玉玮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6月24日至25日,由省妇联、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陕西省第二届家庭文化节在宝鸡市举行。家庭文化节上,表彰了14户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的陕西家庭,揭晓了40户2021年度“三秦最美家庭”标兵和177户2021年度“三秦最美家庭”。
特色家庭故事分享让好家风蔚然成风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党员,爷爷曾是村里的生产大队队长,父亲是村党支部书记。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村里有邻里纠纷或者红白喜事,都会请他们去调解或主持,谁家有困难,也都是直接找到他们。大家信任他们,也爱戴他们,在爷爷和父亲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热情、坚毅、无私。我把他们当作榜样,在经营养殖专业合作社时不忘带动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家庭文化节上,2021年度“三秦最美家庭”称号获得者张凌云分享了她的家风家教故事。
张凌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当“猪倌”,她扎根农村10年,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带动130多户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在观众的掌声和热切期盼中,“三秦最美家庭”党晓玉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胡新明家庭、李晓东家庭,“全国文明家庭”李学彦家庭也在舞台上分享了他们的家风家教故事。一个个平凡生活中书写出的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此次家庭文化节为全省“红色家风”宣讲活动持续接力,通过培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时代新风尚,铸就“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接续奋斗前行”的强大凝聚力。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涵。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多措并举,让好家风遍吹三秦。近年来,我省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创建“五好家庭”170余万户,为各级文明家庭建立了蓄水池和后备队。今年,省妇联在常态开展“寻找”活动的基础上,推动活动从城乡社区向各行业、各领域拓展,首次将退役军人家庭、在陕西工作生活的台胞家庭等纳入寻找范畴。
家风的宣传离不开有效的载体。全省各级妇联推动形成省市县乡村户六级立体家风馆建设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级项目示范家风馆67个,以家风馆为依托的家庭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渭南市打造了10个家风文明主题公园;安康市旬阳市打造了家风师风廉政教育基地;宝鸡市在张载故里打造了展示三维立体家风文化的“中华尚教第一村”;延安市还将打造10多个独具革命圣地特色的红色家风馆,促进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精准助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6月25日,作为陕西省第二届家庭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现场推进会在宝鸡市召开。会上,各市妇联主席就如何深化推动妇联家庭工作和创新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科学统筹谋划推进妇联家庭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宝鸡市妇联突出‘擦亮工作品牌,家庭文明创建深度推进’‘坚持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有声有色’‘提质家风建设,家庭引领铿锵有力’‘赋能家庭发展,服务妇女精准深入’四项重点工作,积极为推进全市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贡献巾帼力量。”宝鸡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春霞说。
“咸阳市妇联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将寻找‘最美家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与高校合作,统筹协调教学资源,提升家庭教育队伍素质能力,紧扣群众生产生活、涵养文明生态,着力把家庭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咸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琳平介绍。
“我们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活动,实施‘巾帼美家行动’,激发和调动广大家庭及妇女群众美化生活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定期邀请女律师、女法官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围绕反家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内容开展普法宣传,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工作走深走实。”汉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萃红说。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协调推进。各级妇联组织要探索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争取相关部门、家庭学校、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让‘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幸福工程。”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龚晓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