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2日
着力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李慧 贺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

国内大循环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分工体系为载体,以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畅通为关键,以国际循环为补充和支撑的经济循环体系。首先,国内大循环是与外部系统互联互通的大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构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有机系统,缺一不可。新发展格局是在强化国内经济自身循环能力,从而更大发挥本土市场力量的基础上,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循环格局。其次,国内大循环是全国统一的循环体系。大循环强调的是全国统一的大循环体系,而不是不同区域各自为政的小循环体系。国内大循环的畅通,要求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区域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的重叠配置,从而打通区域之间的梗阻,形成以国民经济循环顺畅、国内分工不断深化、国家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为内生动力的经济循环体系。

推动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是实现经济高水平供需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为此,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创造需求。供给侧主要包括要素、产品、技术、服务等的供给以及整个供应链。首先,完善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应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配套,切实提升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能力水平,增强城市的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应以城市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推动土地经营科技化、机械化,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推进农业用地依法、有效、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用地集约化、特色化经营,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现代化。其次,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产品供给。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归根结底都是产品质量在循环中的竞争。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精细化的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应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为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更高质量产品供给。再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以政府为引领、产业需求为驱动,用基础研究带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创新;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创新环节,打破部门间职能界限,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要加强制度设计,创新制度供给,推动不同区域间制度政策的集成性与联动性。最后,拓展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供给。要加快发展托育、健康、养老、文化、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实施服务供给分类分级,提升精细化、精准化服务能力,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需求;要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协同推进公共基本医疗和社会化多元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提升政府服务理念,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大需求侧改革,以需求牵引供给。需求侧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首先,培育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两头在外”,把生产经营的两头(原材料和市场)放到国际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这种过度依赖外循环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旺盛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培育消费需求,要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要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和纠纷解决机制;要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覆盖面,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要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其次,激发投资需求,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带动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构建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优化外商投资服务;要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和投资平台,规范投融资市场,鼓励全民投资,引导社会资金高效有序流动。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