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丹 杨小玲
阳春三月,桃花正艳。伴随着拂柳微风,记者来到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纺部车间。在这里,40台细纱机节奏统一地编织着一条条“银丝”,赵梦桃小组的组员们正快速地穿梭其中。那轻快的步点和着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一曲动听的劳动者之歌。
“我们得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这是赵梦桃小组全体成员自2月22日复工复产后的共同心声。一天24小时,三班倒,在这个传承着精神荣光的赵梦桃小组里,没有人叫苦喊累,没有人停下歇息,每个人像脚踩着风火轮一般,穿梭在充满消毒药水味道的车间里。
此刻,她们面前的生产线就是战场,她们要带头顺利完成一季度的生产任务,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辱时代赋予赵梦桃小组的光荣使命;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
梦桃生前那颗战斗的心,仿佛在小组每个成员心中生了根。
每当车间人员紧张、细纱机开不齐时,总是赵梦桃小组带头扩台扩锭;每当其他班组遇到困难时,总是赵梦桃小组抽出最好的组员去支援;每当生产上有新的任务时,总是赵梦桃小组主动要求把重担交给她们。
2015年,咸阳纺织企业搬入新兴纺织工业园,赵梦桃小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由原先的8小时延长至12小时,设备也更新为德国青泽ZR71型设备。新机器车身60米,比之前的设备延长了一倍,纱锭数量由以前的每台400枚变为后来的每台1392枚。面对新设备,就连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也无所适从。细纱机速度很快,稍有不慎就会割破手指,每天即使延时一小时下班,仍无法完成交接班任务。那段时间,不少人提起上班就心生恐惧。组长何菲更是心急如焚,嘴里长满了水泡,经常是劳累了一天后回到家却失眠得厉害。
经过反复大胆探索,何菲从赵梦桃创造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中受到启发,决定试行“宝塔式分段换粗纱工作法”来替代整段换纱。把换粗纱分给值车工,这样不仅大幅减轻了落纱工的工作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何菲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张食指缠满胶布的照片。“因为落纱割手太厉害,新工干不了,我们就顶上。其实,小组每个人的手指上都磨出了老茧、留下了疤痕。”何菲说,“当时,全体组员守着40台细纱机,因为吃不透新机器的脾性,大家的手都被割破了。可工作不能停,大家就给手指贴创可贴、医用胶布,日复一日忍着疼痛接断头、调设备。最终,用了90天时间,我们成功遏制了大面积断头。”何菲说。
2018年,何菲大胆创新将值车工、落纱工、清洁工3个工种合并。如今,这种高效的新工作法开始在集团进行推广,也使原先小组成员从28人精减到18人,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当年赵梦桃创造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工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今天赵梦桃小组创造的“值车落纱摇车一体化”实现了一岗多能。此项革新使智能化设备的先进性更加凸显,小组平均机台效率从原来的96.5%提高到97.8%,职工收入大幅提高。目前,该方法已在全厂推广。
这些年,纺织行业走过了从辉煌到产能过剩、行业低迷的艰难岁月,也经历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涅槃,纺织人尤其是赵梦桃小组,却依然心无旁骛地坚守着这块精神高地,不断为纺织行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为希望工程捐款、看望孤寡老人、义务植树、担任交通协管员……繁重的工作之余,赵梦桃小组成员的身影还活跃在一个个公益活动的现场。爱心活动开展到哪儿,赵梦桃小组的旗帜就会飘扬在哪儿。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赵梦桃小组新老组员的心。李桂英、梁福云、郭小兰、郭淑贞、李玉兰、陈淑华、马顺喜、孙西玲等17名赵梦桃小组老组员踊跃捐款,“这是小组退休组员自发组织的捐款。赵梦桃小组的老组员一起为战‘疫’加油!”赵梦桃小组第五任组长王广玲说。远在广东的赵梦桃小组第二任组长、84岁的吴桂贤也通过微信方式捐款;已在居住小区捐过款的韩玉梅,听说赵梦桃小组捐款后,说啥也要再捐一次。截至2月7日,赵梦桃小组组员共捐款7850元。
“各位前辈的肺腑之言和行动,令人感动。从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我们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何菲动情地说。
从当年光荣命名的那一天起,赵梦桃小组就树起了一面先进班组的旗帜。根根纱线上,辉映着一个又一个敢为人先的面孔;岁岁年年里,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勇立潮头的奖杯。
赵梦桃小组命名57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全国性荣誉称号24项,走出了10余位国家级、省部级劳动模范和19位省部级技术标兵、操作能手。她们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用奋斗的激情创造伟业。在守正创新的新征程中不歇气、不换肩,让梦桃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