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陕西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秦骥 通讯员 徐旭)3月3日19时,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二科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转危,呼吸机已经无法保证为患者全身供氧。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患者很可能无法撑过当晚。
为了救治患者,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二科主任刘金成和副主任赵荣迅速成立专家组,经过院内外专家联合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得出结论:只有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才能保证患者全身供氧,让肺部得到恢复,这是患者活下去唯一的希望。
20时30分,感染二科ECMO医护团队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建立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通路,体外循环开始。成功上机后经过30分钟的全力救治,患者的血液经过体外膜肺的氧合,指脉氧从85升至99,有效改善了全身组织的缺氧状态。看到这个数值后,病房内的医护人员透过雾气迷蒙的护目镜,相视一笑。
“ECMO系统的建立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期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有半分松懈。”上机当天,刘金成一直嘱咐着医护人员。
护士长马艳迅速组建起由张婷等6人组成的特护组,以每20小时一个周期的班次,对患者进行无缝监护。患者虽然处于镇静状态,但身上管路和涉及操作的仪器设备很多,一个小小的翻动都可能影响仪器工作。为了让病人的肺部尽快恢复,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隔两小时都会帮患者翻身、拍背。他们防护服下的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主管医生姬鹏飞每天24小时都守在医院,累了就在躺椅上躺会,饿了就去补给站吃桶泡面,为的就是在病人有特殊情况时自己能够及时处理。
3月9日,经过评估后,该患者成功进行了ECMO撤机,并于3月11日拔除气管插管。
这192个小时对医护人员来说,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当看到患者开始用自己的肺部和外部进行气体交换时,他们知道自己迎来了胜利。